您现在的位置是 : 首页  >  专业市场  > 正文

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国,汽车人才培养如何跟上?

日期:2023-07-11 19:55:41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重庆7月10日电(实习生 陶思阅 中青报•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)今年第一季度,我国汽车出口量超过日本,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国,带来新的人才需求变化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复合型人才缺口巨大,是汽车行业面临的最大发展瓶颈和痛点。”7月10日—11日,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、重庆理工大学承办的第三届汽车行业人才培养院长论坛在重庆举行,来自86所高校、52家企业,400余名代表现场与会。与会专家认为,汽车制造业进入多个产业协同造车的新阶段,对人才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
7月10日汽车行业培养院长论坛现场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供图

“我们要抓住机会,实现弯道超车、换道超车,要创建新的赛道,不能再跟随。”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副主任、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长周爱军说。汽车工程当前是典型交叉学科,涉及到信息计算、自动控制以及传统机械控制等。

传统的汽车是机械产品,未来的汽车是电子产品。从燃油车到电动车再到智能车,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支撑,离不开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。

据了解,汽车行业开展了面向新能源、智能网联等领域的人才需求调研。调研发现:汽车行业的科技人才总量供给不足;面向2025年行业需求的直接专业对口人才不到20%;人岗匹配度比较差,毕业生适应岗位时间长。一定程度上说明现有的高等教育专业设置、课程设置、教材体系和培养模式,不能满足产业的需求。

学校输出的人才在解决“卡脖子”技术方面能力还非常不足。不仅是质量不足,数量也不足。

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曹东璞介绍:“汽车教育还面临内卷这一环境问题,从数据上可以看出,2015年本专业考研学生占比20%左右,今年考研比例高达45%。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?做到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而不是选拔人才。”

“传统的研发人才都被挖空了,名校毕业生则倾向于去体制内。” 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罗远新说,校招生进入企业后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培养,刚培养好又跳槽了,企业把人才挖来挖去,费用叠加越来越高,应用开发人才奇缺。

2005年以来,汽车行业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,通过以学生为中心、以产出为导向,以持续改进机制建设为目标的理念,找到了一个撬动汽车教育改革的支点。

行业做好汽车及车辆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,对于学科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引导。近年来,汽车专业建立了数十个国家级的协同创新平台,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、工程中心、技术创新中心等,把这些国家级的平台统筹组织起来,能够推动产教融合、产业融合,更好地为人才培养和产业创新发挥作用。

人才培养不仅需要资源,还需要高等院校对培养方式的打磨。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院长王志说:“学生大四的时候进入专业发展和科创育人体系,开设本研贯通的课程。研究生阶段设置工学博士和工程博士,工学博士培养未来科学家,工程博士致力于培养卓越工程师。在校内院系之间进行交叉,打破机械系、能动系、土木系和化工系学科专业的壁垒,培养国家和行业紧缺的高层次人才。”

同时,教师自身也需要转变。“高年级的学生没有多少听老师讲专业课,年级越高听课的学生越少。这些学生分为两种,一类是学得比较好,认为老师对他的帮助不大,也有的学生主要就是为了考试过关。所以要从以教师为核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,教师也要适应行业变化。”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结论审议委员会委员陈关龙表示,例如,原先的教学都是现实空间,现在还应该加上虚拟空间,可以利用AI技术进行教学。
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
标签:

推荐